出版物
PUBLICATION
面对网暴,除了拔网线,我们还能做什么?

文\张化林


       20227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因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网暴。2023219日晚,钱江晚报记者从郑灵华的一位高中挚友处确认一则令人心碎的消息,郑灵华走了。她和抑郁症抗争了半年多。219日下午,郑灵华的朋友小唯在社交平台写道“疫情放开后我想去找她,她住了院,后来有几日没有联系,我以为她出院后,想断开网络世界清静清静,没想到等来的是,她父亲的一通报丧电话……”。


       202362日,武汉“校内被碾压致死”男童的母亲,在小区内坠楼身亡。在她生前,遭受了严重的网络暴力。


       几乎每年全国都有因受到网络暴力抑郁乃至死亡的案例。那么当面对网上的恶意指责和肆意谩骂的时候,作为老百姓应该怎么办呢?对此,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呢?


一、应对网暴,从认识开始

       网络暴力是一场没有鲜血却漫无止境的屠杀。不同于一般的网络失范行为,网络暴力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攻击性。网络暴力主要体现为心理压力,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得攻击性言论在互联网空间被无限制放大,从而具有强制、无孔不入的色彩。网络的聚集效应,从众心理的暗示,群体的情绪传染,法不责众的错觉,叠加起来往往就是极端的情绪,甚至演变成极端的行为。“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淹没了。”被网暴者面对海量信息的传播而无所适从、无从反抗,进而承受超乎寻常的精神压力。


二、应对网暴,国家一直在行动

       针尖不大扎人最疼,舌头无骨伤人最深对于网络暴力治理,我国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文件、发布典型案例、开展专项行动等,不断完善治理网暴的法律制度,对网暴者依法坚决亮剑。但网络暴力的泛滥,反映出我国在互联网治理方面存在的短板。


       对此,在20236月初,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网络暴力治理,作出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更为精准惩治网络暴力。


       我国很多与网络暴力相关的法律条文,往往和侵害人格权、侮辱、诽谤等字眼相关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承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可处十日以下治安拘留,五百元以下罚款。


       《刑法》第246 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此外,还有《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印发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


       我国目前的法律从轻到重,从民事的侵权赔偿到治安拘留再到犯罪坐牢。法律明确地告诉大家,你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当你觉得你的人格权利受到伤害了,不要认为拿起法律保护自己是件需要很多勇气的事情,笔者想把法律维权,简单化和平常化,不然有的读者会认为法律维权是件需要勇气的事情,自己吓自己,自己就退缩了。现在,笔者告诉大家,法律维权是件平常的事情,在人格权利这件事情上请把自己调成玻璃心,只要认为对方是不怀好意的言语,就一概划分为网络暴力,就选择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宁可错判不要错过。


       民法典是最基础的保障,可以追究对方的侵权赔偿责任。若你觉得行为人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治安管理处罚便是你的下一个选择的武器,追究对方的治安拘留责任。最后若是情节非常严重或者屡教不改的构成犯罪的,那么监狱的大门将会为他敞开,追究对方违法犯罪的刑事责任。同时提醒,维权的时候要固定证据,对方言语的浏览次数和转发量,将是对方罪行的证明。证据固定通常有两种形式:针对数量不大的网络发帖,可以采用公证或时间戳方式人工固定;如果需要固定的证据数量极大,可以使用自动化取证工具对相关内容进行自动打开、浏览、关闭,并使用公证或时间戳对整个过程进行固定。保存证据后,可联系网络服务提供者,要求其对于网络侵权信息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被侵权者可在第一时间要求平台采取措施,尽早停止网络侵权,避免损害扩大化。网络服务提供者对该类网络信息负有法定义务,如拒绝履行,被侵权者可一并追究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情节严重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三、应对网暴,仰天大笑出门去。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的委屈。网络暴力是一把消音的枪,危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它模糊了善与恶的界限,模糊了私域与公域的分野,满怀恶意的攻击如同子弹,既伤害他人亦撕裂社会。我们必须意识到,“平庸之恶”的叠加破坏力巨大。网络戾气升腾时,没有一次网络暴力是无辜的。


       在面对网络暴力时,记住法律是用来惩罚对方,不是用来苛责自己的。在面对网络暴力时,时刻照顾自己的情绪,每时每刻确定自己的人格价值,把法律维权当成必要但不重要的必经程序。第一时间法律维权,但不过分看重法律结果,因为法律结果有时来得比较慢,过分看重的话会导致自己反复地遭受网络暴力。起诉了,举报了,投诉了,拉黑了,就从心里把这件事情过去了,生活翻页了,不再受网络暴力的侵袭了。最后如果还是很难不受网络暴力干扰的话,那还是拔网线吧,这一简单粗暴的方式往往是有效的。


       情绪先行,就容易成为“谣言传声筒”;理性后置,结果就会沦为“网暴扩散器”。要知道,匿名和虚拟不是“张口就来”的理由,道德和法治才是“言由心生”的前提。在网络这一光无法照进的地方,藏着太多的牛鬼蛇神和污言秽语,在不被看见的地方,人性的扭曲不可预料。治理网络暴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提升网络文明也需久久为功。对于正在遭受网络暴力的人来说,拔网线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治理网络暴力,需要你我携手同行,既要把控自己的“言论边界”,以身作则维护网络文明,又要保护自己的“权利边界”,避免在自身权益遭受侵害时手足无措,不发表恶意的言论,不跟风跟帖,让网络空间更加天朗气清、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