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
PUBLICATION
小文一篇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文/陆晋渊


    让我们回顾一下自己的校园经历,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似乎接受的都是西方科学的教育,有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有人文科学(社会),有最为基础的数学,还有西方的语言。剩下的中国文化,或许只有在语文课本以及中国历史部分中才能瞥见一二。而到了大学,似乎还是脱离不了作为西方人文科学之一的法学。


    上面提到的不管是西方的自然科学也好,还是西方的人文科学也好,都有一个更加形而上的基础,那就是逻辑,它来源于西方的逻各斯主义。这个学派最开始和代表性的两位人物就是赫拉克利特和毕达哥拉斯。我们可能都听说过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但还有一句话更能体现他的思想“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又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个分寸就是逻辑。而毕达哥拉斯就更不用说了,数学课上学过的勾股定理也叫毕达哥拉斯定理,可见他对于数的理解就是万物本原。


    从此以后,西方的智慧在理性这一脉络上开始蓬勃发展,随后产生的科技、政治体制都是理性的结果或者说是一个巨大的后果,而资本把西方理性的结果带向了全世界。我们是幸福的,不愁吃不愁穿,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除了资本,还有什么,除了头脑中理性的逻辑的思索,还有什么。或许,我们要从中国的智慧中寻找一些养料,以填补内心的不安。


    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己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于女(汝)安乎?”曰:“安。”子曰:“予之不仁也。”孔子“仁”的思想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但他始终没有给“仁”下定义,或是形象的表达,或以对话的方式展开。我们感受到,在孔子和他弟子的谈话中,传递过来的是谆谆教诲和脉脉温情,仁就是寻求内心的安宁。


    当然,道家的思想、禅宗的思想、陆王心学都给了我们中国人极大的启发和宽慰,在这样一个被资本笼罩的时代,我们,作为儒家文化圈的人,应该感到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