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
PUBLICATION
十佳专业律师-——陈芬娟同志事迹材料

十佳专业律师

-----------陈芬娟同志事迹材料

陈芬娟律师于1994年开始从事执业律师工作,此前在法院工作。就学时打下的良好英语基础,使其有机会涉足涉外法律服务,并一直在此领域跋涉。作为在嘉兴这么一个中小城市从业的律师,传统的法律业务占据主导地位,而涉外法律服务相对高端。既要解决生存问题,又想在专业领域有所突破,需要很好的平衡。嘉兴不乏从事企业上市、国际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高端业务的律师,但面临业务空间挤压,高端业务向中心城市的律所集中的趋势。很多律师都希望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律师,但生存的压力、潜心学习的寂寞足以摧毁成为专业律师的决心和信心。

陈芬娟律师能坚持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一直前行,除得益于良好的英语基础外,更得益于律所给予的多次培训机会和业务机会。19959月至19966月,派赴北京参加司法部第九期英语强化班学习,重点学习了法律英语。这次强化培训全面提高了英语交流能力。回到单位后,正值本地某国有企业与美国某电力生产商恰谈合资合作事项。对方派出的美国某著名律所的律师草拟了合资合作的全部英语法律文本,还请专门翻译公司翻译成中文,声明英文文本为准,翻译文本只能作为参考。记得在上海某五星级酒店会议室,中方代表与外方代表谈判。对方派出包括律师在内的强大阵容,充满自信,提出很多合资条件,有些甚至不为当时中国合资法律所认可。陈律师和同事针对对方律师提出的与中国法律相悖的要求,一一指出。谈判结束时,美国律师主动与她握手,说:“看得出你很年轻,但下功夫研究了合同文本。”确实,为了准备与外商的合资谈判,陈律师一遍一遍地研读中英文法律文本,逐条对照合资法律,报批的中文文本一定不能有差错。因为紧张兴奋过度,连续三个晚上没睡好觉。当时执业资历尚浅的她,面对近两个亿人民币的合资项目提供项目法律服务,不下狠功夫绝对不行。各方求同存异,合资项目谈成功了。

这一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经历现在想起来还略感后怕。不过此次经历培养了自信,在以后经历的多次相同场合中,已经完全脱去青涩。先后参与谈判遭遇的讲英语的律师不下十数个。外国律师不乏普通话说的相当流利的中国通,但中国执业律师应该是中国法律的权威,不能让外国同行小看。

从事涉外经济法律服务,需了解国际经贸实务,为此她自学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199910月参加证券法、公司法、注册会计师课程的培训,顺利通过证券律师资格考试;2002年至2005年在职业余参加了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习。

陈律师一直以为,从事涉外法律服务,熟练掌握某一门外语固然是敲门砖,但更重要的是对本国法律制度的充分学习掌握,对国际经济贸易法律、惯例的学习和运用。如果国内的法律都学不好,国内的法律业务都做不来,涉外法律业务肯定做不好。不充分了解国内的法律是没法与外国律师谈国际公约的适用的。

在十数年的从业经历中,陈律师作为嘉兴某上市公司的法律顾问之一,曾参与该公司多个合资项目与外商的合资合作、技术转让、许可使用等协议的谈判。

200112月,陈律师参与嘉兴某企业与著名跨国公司亚洲区总公司的某化工中间体产品的长期供货协议的谈判,陈律师在企业里呆了整整两天。跨国公司的律师是位加拿大人,字斟句酌十分咬文嚼字。一上来就提议必须以英文合同为执行文本,中文文本根据英文翻译,中文文本仅作参考。中方觉得为达成合作,该要求可以接受。谈判过程中,双方你来我往,将协议草稿改得面目全非。谈判结束后整理资料。为了把英文文本整的明明白白,陈律师和企业的主谈外贸经理逐字逐句核对、推敲,确定中文文本和英文文本没有出入后才松了一口气。当年主谈的外贸经理早已经离开企业,但这份长期供货协议履行了八个年头后仍在继续履行,中间还经历了续约。

俗话说“知易行难”。正当陈律师自认为对外经外贸实务有相当的学习和了解,自信满满时。20036月,嘉兴某大型企业找到律所,要求找一个懂外贸、英语能交流的律师参与进口成套设备的谈判,不包括国内采购部分,设备总价达两个多亿。因所在的律所实行专业分工,陈律师审阅过律所收到的几乎各种英文法律文件,包括设备进出口合同,但这么大价额的成套设备进口还是平生第一次碰到。学以致用的机会不可失去,凭借知识经验的积累,陈律师尽快理出了操作思路和合同签署注意要点。在参与谈判中,有理有据的地提出买方的合理要求,使卖方单方起草的合同加入了买方的合理期待。合同顺畅签订履行。后来该企业又多次扩张产能投巨资进口成套设备,企业高管均要求律师必须参与合同把关。

陈律师认为律师的作用除平衡合作各方权益、促成交易成功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识别各种贸易、投资陷阱。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投资者是真诚的,但也夹杂着借引资、合资名义行骗的“投资者”。应客户要求,陈律师参与了一些招商引资项目的法律服务,识别出一些心术不正的假冒投资者,避免了客户损失。

20044月,陈律师获派去香港律所短期交流工作。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天,但香港律所国际化的经营理念深深打动了她。通过交流,既拓宽了视野,也建立起与香港律所的合作关系。

近五年中,嘉兴经历十数起“两反一保”的国际贸易救济调查,对本地块状经济产业造成严重影响。陈律师一直在学习和关注国际贸易救济,并参加了商务部组织的WTO知识、贸易壁垒的多次培训。2009410日,律所与市外经贸局达成“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合作备忘”,律所将为嘉兴的12个对外贸易预警点提供主要为国际贸易纠纷的法律咨询。长期为京城律师所垄断的业务打开了一个缺口。

陈律师从业律师多年,经历很多酸甜苦辣。唯有经历,才会珍惜拥有。唯有坚持耕耘,才可能有收获。